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不同水油黏度比条件下乳化对3种稠油复合体系的影响(三)
> pH、温度、盐度、碳源对 解烃菌BD-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——结果与分析
> 平面流动皂膜表面张力系数、厚度和流动速度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(二)
> 海洋环境表面活性物质来源及对海洋飞沫气溶胶数浓度、粒径分布、理化性质的影响(四)
> 表面张力测定仪的测试方法及特点
> 软物质褶皱形成机制新发现:液体浸润、表面张力与接触线钉扎效应
> 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GAC-31合成条件及表、界面活性研究(一)
> 基于表/界面张力仪研究不同材料在渗吸驱油中的应用
> 诱导期测定法研究NaCl的添加对碳酸锂固-液界面张力等成核动力学参数影响——结果与讨论
> 基于天然植物油的酰胺胺氧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表面性质——摘要、介绍
推荐新闻Info
-
> 不同类型的碱、pH值对孤东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(下)
> 不同类型的碱、pH值对孤东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(上)
> 不同结晶结构的脂肪晶体颗粒界面自组装行为、储藏稳定性研究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三)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二)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一)
> 多功能膜材研发:界面张力已成为整套工艺链协同下动态演化的核心控制点
> 不同类型的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对PPG-稀释原油界面膜性质的影响(下)
> 不同类型的聚醚类非离子破乳剂对PPG-稀释原油界面膜性质的影响(上)
> 表面张力、XPS试验研究DDA或TPA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机理——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、结论
地下水质量标准(GB/T 14848-2017)
来源:环保水圈 浏览 3179 次 发布时间:2022-09-21
1、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质量分类、指标及限值,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,地下水质量评价等内容。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水质量调查、监测、评价与管理。
2、规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GB 5749-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
GB/T 27025-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
3、术语和定义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3.1地下水质量groundwater quality
地下水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性质的总称。
3.2常规指标regular indices
反映地下水质量基本状况的指标,包括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、微生物指标、常见毒理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。
3.3非常规指标non-regular indices
在常规指标上的拓展,根据地区和时间差异或特殊情况确定的地下水质量指标,反映地下水中所产生的主要质量问题,包括比较少见的无机和有机毒理学指标。
3.4人体健康凤险human health risk
地下水中各种组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概率。
4、地下水质量分类及指标
4.1地下水质量分类
依据我国地下水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风险,参照生活饮用水、工业、农业等用水质量要求,依据各组分含量高低(pH除外),分为五类。
Ⅰ类: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低,适用于各种用途;
Ⅱ类: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低,适用于各种用途
Ⅲ类: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中等,以GB 5749-2006为依据,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掘及工农业用水;
Ⅳ类: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较高,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质量要求以及一定水平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依据,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,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;
Ⅴ类: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高,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,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。
4.2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地下水质量指标分为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,其分类及限值分别见表1和表2。
表1地下水质量常规指标及限值
表2地下水质量非常规指标及限值
5、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
5.1地下水质量应定期监测。潜水监测频率应不少于每年两次(丰水期和枯水期各1次),承压水监测频率可以根据质量变化情况确定,宜每年1次。
5.2依据地下水质量的动态变化,应定期开展区域性地下水质量调查评价。
5.3地下水质量调查与监测指标以常规指标为主,为便于水化学分析结果的审核,应补充锦、钙、镜、重碳酸根、碳酸根、游离二氧化碳指标;不同地区可在常规指标的基础上,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补充选定非常规指标进行调查与监测。
5.4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参照相关标准执行,地下水样品的保存和送检按附录A执行。
5.5地下水质量检测方法的选择参见附录B,使用前应按照GB/T 27025-2008中5.4的要求,进行有效确认和验证。
6、地下水质量评价
6.1地下水质量评价应以地下水质量检测资料为基础。
6.2地下水质量单指标评价,按指标值所在的限值范围确定地下水质量类别,指标限值相同时,从优不从劣。
示例:挥发性盼类类限值均为0.001 mg/L,若质量分析结果为0.001 mg/L时,应定为Ⅰ类,不定为Ⅱ类。
6.3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,按单指标评价结果最差的类别确定,并指出最差类别的指标。
示例:某地下水样氯化物含量400 mg/L,囚氯乙烯含量350μg/L,这两个指标属Ⅴ类,其余指标均低于Ⅴ类。则该地下水质量综合类别定为Ⅴ类,Ⅴ类指标为氯离子和四氯乙烯。
附录A(规范性附录)
地下水样品保存和送检要求
地下水样品的保存和送检要求见表A.1
表A.1地下水样品的保存和迭检要求
附录B(资料性附录)
地下水质量检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
地下水质量检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见表B.1
表B.1地下水质量检测指标推荐分析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