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阿洛酮糖可提高塔塔粉溶液的表面张力,打发的蛋清更白泡沫更稳定
> 水与瓦斯煤之间的表面张力计算方法及动态润湿机理研究(一)
> 槐糖脂的属性:脂肪酸底物和混合比例的影响——材料和方法
> 表面张力和重力驱动下液态钎料填充焊缝流动模型构建及效果评估(二)
> (Delta-8)橄榄油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——结果和讨论、结论、致谢!
> 弹性薄膜表面张力对由薄膜型声学超材料隔声性能的影响
> 列举几个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【表面张力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】
> 界面张力在10-1mN/m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比与性能测试
> 软物质褶皱形成机制新发现:液体浸润、表面张力与接触线钉扎效应
> 表面张力辅助制造陶瓷厚膜,突破传统陶瓷膜制备方法的局限
推荐新闻Info
-
> 添加表面活性剂抑制瓦斯解吸效果及机理分析
> 常见表面活性剂分类、性质、水溶液润湿性、与表面张力间的关系
> ?基于LB膜技术的仿生胶原膜??榛樽胺椒?/a>
>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,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(二)
>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,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(一)
> ?序列结构决定性能:深度解析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浮选剂的构效关系及表征关键
>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、聚集体结构、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(三)
>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、聚集体结构、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(二)
>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、聚集体结构、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(一)
>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/界面活性的影响(三)
表面张力仪测试添加消泡剂后起泡液、水性丙烯酸胶黏剂的变化(二)
来源:建筑材料学报 浏览 1026 次 发布时间:2024-09-04
2结果与讨论
2.1动态表面张力
图1是添加消泡剂后起泡液(0.2%二异辛基琥珀磺酸钠盐水溶液)的动态表面张力r(t)与时间t的关系图。由图1可以看出:在同样的添加量下,分子级消泡剂(消泡剂1、2)可使起泡液具有更低的动态表面张力,这与其双子结构有关;有机消泡剂(消泡剂3、4)在起泡物质的协同作用下,也具有一定的降低起泡液动态表面张力的能力;在起泡液中,不论是加入分子级消泡剂还是有机消泡剂,在时间趋于1s时,其表面张力都低于36mN/m.
图1添加消泡剂的起泡液动态表面张力图
2.2吸附动力学
图2是截取图1中极短时间的动态表面张力γ(t)与极短时间范围t1/2的关系图。由图2可知:消泡剂的动态表面张力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,说明消泡剂在起泡液中极短时间范围内,整个吸附过程由扩散控制。
图2添加消泡剂的起泡液极短时间γ(t)~t1/2线性拟合图
极短时间扩散系数可依据吸附方程(1)求出:
式中:γ(t)是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;γ0是溶剂水的表面张力;C0是表面活性剂的浓度;D是表面活性剂的扩散系数。
扩散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物质通过单位扩散通道横截面的质量。扩散系数越大,物质扩散能力越强。利用拟合曲线斜率代入式(1),可以求得消泡剂在起泡液中极短时间范围的扩散系数,消泡剂1、2、3、4的扩散系数D分别为4.67×10-6、2.43×10-6、1.33×10-5、9.24×10-6m2/s,在10-5到10-6数量级。
2.3消泡剂添加方式的性能测试方法
表1是消泡剂在起泡液中不同测试方法和添加方式下的消泡性能。由表1可以看出:同样为前添加消泡剂的乳液,摇瓶法研究表明消泡剂都具有不错的消泡能力,鼓气法研究结果整体都比摇瓶法差;消泡剂1因为没有接枝强疏水基团且有效成分偏低,呈现负效应;消泡剂2中烷醇的极性低于炔醇,但是有效成分更高,所以消泡力度略强;消泡剂3和4因为烃油结构和疏水颗粒成分,无论是针对大泡还是小泡,均表现出很强的消抑泡性能。摇瓶法偏重研究消泡剂的消泡性能,鼓气法偏重于研究消泡剂的抑泡性能。
用鼓气法研究了不同的消泡剂添加方式,由表1可以发现后添加方式比先添加方式的初始泡沫明显降低。后添加方式的消泡剂大量聚集于泡沫表面,破坏了气液界面的平衡。虽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先添加方式为主,但试验结果给出了制备工艺改进的思路。
表1消泡剂在起泡液中不同测试方法和添加方式下的消泡性能
2.4相容性
表2是消泡剂与起泡液的相容性。由表2可见:消泡剂1与起泡液有很好的相容性;消泡剂2与起泡液相容性一般。与消泡剂1相比,消泡剂2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为100%,远高于消泡剂1的25%.由此可见,对炔二醇改性的消泡剂与起泡液的相容性与其有效成分是成反比的。由表2还可见,消泡剂3和4与起泡液的相容性都很差,这与油的不相容性有关,加入起泡液中会形成部分乳化和部分漂浮,形成浑浊液。
结合图1和表1、2可知,消泡剂与起泡液的相容性越差,起泡液动态表面张力越高,消泡性能越好。
表2消泡剂与起泡液的相容性
2.5消泡机理
分子级消泡剂的加入,使起泡液的动态表面张力明显下降,铺展的同时会在界面上形成明显的表面张力差,使得液膜内应力不均匀,处于非平衡状态,从而帮助加快泡沫的衰减。因此从消泡机理上分析,适用于“架桥~铺展”机理。
有机消泡剂中的有机蜡或有机硅为疏水颗粒,当油桥形成时,疏水颗粒由于其疏水性和不能变形,会被泡沫膜和起泡液反润湿,最终油、水和空气三相界面相互连接,泡沫膜在消泡剂分散体表面穿孔而破裂,适用于“架桥~脱湿”机理;而具有降低表面张力作用的消泡剂,在油滴铺展的同时,油膜会在油~气、油、水界面形成不规则的泡沫膜结构,且不规则结构促使泡沫膜被逐渐拉伸变薄而破裂,符合“架桥~铺展”作用机理。因此有机消泡剂的消泡机理可以认为既适用于“架桥~脱湿”机理,又适用于“架桥~铺展”机理。
2.6消泡剂对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性能的影响
表3是在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中添加消泡剂后性能测试的结果。由表3可见:在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中,消泡剂1、2、3应用在涂布上没有任何缺陷,这说明这几种消泡剂在乳液中的轻微浮油对涂布性能没有影响;而消泡剂4因为在乳液中有大量浮油,随涂布迁移到基材表面,容易造成缩孔等缺陷。
表3消泡剂对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性能的影响
消泡剂的消泡能力与乳液的相容性成反比关系。消泡剂1和2与乳液的相容性最好,但因为部分溶解于乳液中,使消泡强度减弱;而消泡剂4与乳液的相容性最差,虽然具有极强的消泡性,但是因为过于疏水而难与乳液相容,所以容易造成表面缺陷。消泡剂3与乳液的相容性与消泡能力较为平衡,是最佳的消泡剂选择。
添加不同消泡剂后,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的D50粒径和D90粒径没有显著变化。热老化前后的黏度变化也在1mPa·s之内,在可接受的浮动范围。表明消泡剂的加入对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的粒径、黏度和热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。
3结论
(1)在极短时间范围内,0.2%用量的消泡剂在起泡液中的动态吸附过程由扩散控制,扩散系数在10-5到10-6数量级。
(2)分子级消泡剂适用“架桥~铺展”的消泡机理,有机消泡剂对于“架桥~铺展”和“架桥~脱湿”消泡机理都适用。
(3)消泡性能测试方法中,摇瓶法偏重研究消泡剂的消泡性能,鼓气法偏重于研究消泡剂的抑泡性能。添加方式中后添加比先添加表现出更好的消抑泡性能。
(4)在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中,消泡剂与乳液的相容性和消泡能力成反比。消泡剂的加入对水性丙烯酸胶黏剂乳液的黏度、粒径和存储稳定性无显著影响。